娱乐

今心叩鹏陶文唐诗读问古以诗与绘画

时间:2010-12-5 17:23:32  作者:{typename type="name"/}   来源:{typename type="name"/}  查看:  评论:0
内容摘要:作者:戴伟华广州大学教授、广东省文史馆馆员)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王维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来成为诗学批评中广为人知的艺术观点。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陶文鹏撰写的《唐

  作者:戴伟华(广州大学教授、诗心广东省文史馆馆员)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王维诗、叩问画,古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陶后来成为诗学批评中广为人知的文鹏艺术观点。日前,唐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陶文鹏撰写的绘画《唐诗与绘画》一书与读者见面。读罢此书,诗心感觉到作者在字里行间进行了一次将文学与艺术融合的叩问探索。陶文鹏基于“诗和画同为艺术,古今遵循共同的读陶艺术原则和规律”的认识,揭示了两者之间微妙而深刻的文鹏联系。

以诗心叩问古今——读陶文鹏《唐诗与绘画》

《唐诗与绘画》 陶文鹏 著 华文出版社 (入选十月光明书榜)

  概而观之,唐诗书中的绘画六个章节分别从唐诗与绘画艺术交融的历史,唐代题画诗的诗心独特地位和艺术价值,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如何将诗歌的意境与绘画的技法巧妙结合等不同角度,探讨了唐诗与绘画之间的紧密联系。全书引用了大量作品,对每一个作品都有独到的评析。即便是不太为人所知的诗歌,陶文鹏也能讲得津津有味。比如李白的《巫山枕障》:“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朝云夜入无行处,巴水横天更不流。”陶文鹏分析道:首句写巫山,即用“枕障画”三字,点明是写画。次句表现画中景物,在读者面前展示出层林尽染、秋色斑斓的美景。不用色彩词,却收到满纸色彩耀人眼目的效果,由画入真。三、四句中“无行处”“更不流”是静态描写,暗点是画,可谓真中带画;而诗人又巧妙地以“夜入”“横天”的想象之笔,表现出静中有动,画中见真。这种动静相生、真画结合的写法,比起单纯地静态写画或以真写画,更具匠心,也因其能传达出观画时那种疑真似幻的感觉,故而更为动人。

  此书抒情性强,故富有感染力。王维《木兰柴》“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前人也只是说“一时景色逼人,造化尽在笔端矣”,而陶文鹏笔下阐释周详。他说:“王维在这首诗中以一位画家对光和色彩的敏锐感觉,画出了秋山夕照中飞鸟、山光、岚影闪烁明灭、变幻莫测的瞬间景象,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丰富的美感享受。特别是‘彩翠时分明’,多么奇妙、瑰丽!它是自然生命的闪光,是诗人心灵的颤动?还是禅家对‘色即是空’瞬间的顿悟?我们感到其中蕴含着许多意味,却又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细读此书,时时能感受到其抒情求其“尽”,激动处无法“止”。诗人说诗,妙在如此。

  在抒情之外,陶文鹏的思考其实始终是冷静的,主观的张扬融入客观的叙述之中。例如在分析王维诗集中的平远境界时,他指出《田园乐》(其五)展现了典型的平远画面,诗中有远近层次,高低起伏,有袅袅飘动的孤烟和静穆兀立的独树,线条丰富多样。诗人似乎只是客观地写景,而我们却能感受到画面上传达出的宁静、安闲、浑朴等多种情调气氛。

以诗心叩问古今——读陶文鹏《唐诗与绘画》

《京畿瑞雪图》 〔唐〕李思训(传)绘 故宫博物院藏

  与陶文鹏接触,深感其知识和学养积累深厚,这为《唐诗与绘画》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通过对唐诗的广泛阅读和深入研究,他构建了一个关于诗歌与绘画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不仅包括对诗歌文本的解读,还包括对唐代社会文化背景的考察。陶文鹏指出,唐代诗人在创作中不仅关注诗歌的形式美,更注重诗歌的内涵和精神。这种对诗歌深层次价值的追求,使得唐诗成了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诗与绘画》展现了作者对唐诗与绘画关系的深刻感悟。他不仅分析了诗歌和绘画的外在形式,更探讨了它们内在的相通性。通过对唐诗中绘画元素的细致分析,陶文鹏展现了诗人如何通过文字捕捉视觉艺术的精髓,以及画家如何在画布上复现诗的意境。这种感悟不仅体现在对艺术作品的深刻理解上,更体现在对唐代文化精神的精准把握上。可以说,诗歌与绘画在唐代的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诗人在创作中常常借鉴绘画的技法和构图,而画家则在画中融入诗意,使得诗歌与绘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唐代艺术的独特风貌。陶文鹏通过对唐诗与绘画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这种交融背后的文化动因和社会背景,为我们理解唐代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

  陶文鹏探讨了唐诗的音韵美以及它与绘画的和谐共鸣,分析了唐代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调如何与绘画的视觉节奏相呼应,创造出一种超越文字和画面的艺术效果。唐代诗歌的音韵美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通过精心的韵律安排和节奏控制,使得诗歌在朗读时产生强烈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与绘画在艺术效果上产生了共振。陶文鹏通过对唐诗音韵的分析,揭示了诗歌与绘画在艺术表现上的共通之处,为我们理解唐代艺术提供了新的维度。

  书中阐述了唐代诗人如何运用精练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来描绘画面,以及这些语言如何与绘画中的构图和色彩相呼应。作者指出,唐诗的语言不仅仅是描述,更是一种创造,它能够穿透视觉的表象,触及观者的情感和思想。唐代诗人在创作中常常运用象征和隐喻等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远超过字面意义。这种语言的穿透力使得诗歌能够触及观者的内心世界,引发深层次的共鸣。他通过对唐诗语言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诗歌与绘画在艺术表现上的共通之处,为我们理解唐代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正如此书所认为的那样,诗画的质感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唐代诗人能准确通过文字创造出视觉上的质感。陶文鹏的研究揭示了诗画之间在质感上的相互渗透和转化,这种质感的交融使得唐诗与绘画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它们共同构成了唐代艺术的独特风貌。

  分析唐诗的艺术魅力所在不易,它要求分析者必须具备一颗诗心。有诗歌写作的经验,能更真切地体会古人写作的甘苦得失,进而准确地解读古人诗句中的深邃意境和丰富情感。深厚的文学功底、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有助于分析者与古人的心灵相契相融。作为一位诗人,陶文鹏以诗心叩问古今,与古人对话,深得古人之诗心。他通过对唐诗与现代艺术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唐代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这种古今对话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唐代艺术的理解,也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3日 12版)

[ 责编:孙宗鹤 ]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赢金一经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