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学大学展需科建求河海设对方发
张婷婷的学科需求另一个身份,是建设江苏海疆空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如今,发展她和团队的河海4位博士生一边做科研,一边推动成果在低空经济产业中的大学对接地方应用。
自2023年9月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启用以来,学科需求短短一年时间,建设许多学者在常州这片土地上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最后一公里”,助推河海大学与常州市深度合作,实现“双向奔赴”。
在10月27日举行的河海大学-常州市校地融合发展推进大会上,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介绍,一年来,河海大学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紧跟新工科发展趋势和创新人才培养步伐,前瞻性地布局了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和交叉学科方向,在高层次人才引育和高水平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培育学科发展新动能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位于常州西部新城金坛区。目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水土保持学院等多个学院已入驻该校区。
“学校紧密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及长江教育创新带建设,结合常州‘532’发展战略、‘两湖’创新区及新能源之都建设等战略部署,推动常州、金坛区域经济发展。”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吴永强介绍,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着力发展新工科、新农科,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特色优势,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在近日发布的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河海大学新能源学院副院长、教授许昌牵头完成的“大型风电场微尺度空气流场与优化设计关键技术自主化研发”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许昌表示:“常州校区拥有宽敞的试验场地,这更有利于我们进行微尺度空气动力场的测量分析。”
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还重点建设了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5个一级学科,并科学布局了人工智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移民科学与工程3个交叉学科。
此外,常州市为推进产科教一体化发展,发布《支持在常高校产教融合高水平发展实施细则》,对在常高校获批一流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等各类项目给予资金奖励。2023年,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自动化、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机械工程、金属材料工程5个一流本科专业已获得常州市资金奖励250万元。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瓶装化妆品、牛奶瓶和药瓶,很多都采用了铝箔封口。然而,这些瓶子在出厂前,其封口的密实度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最近,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魏长赟带领团队研究透视检测技术,收集市场上各种铝箔封口的厚度、透气性,以及瓶身的高度、尺寸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算法相结合,以期提升铝箔封口智能检测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此前,魏长赟团队已经向位于常州的江苏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初代技术。该技术每小时能检测9000个瓶子的铝箔封口,提升了企业生产线的检测效率。
“常州的智能制造产业发达,许多制造业民营企业对前沿技术有迫切需求。但企业如果自己投资建设实验室、招聘科研人员,成本较高。在常州,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让企业的科技成果尽快走向生产线,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魏长赟说。
一年来,河海大学与常州近百家企业开展了166项科研合作,校企双方互聘科技人才61人。同时,双方的校地融合发展也取得了新进展,河海大学常州科技园和河海大学常州高等研究院相继成立。
河海大学的入驻,不仅为常州带来了学科和平台的优势资源,也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下基础。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新增海上智能网信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苛刻环境用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金属材料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平台,同时,水工程安全与水环境治理关键材料创新支撑中心和水风光储多能互补与并网运行科学平台正在建设中。
河海大学与常州的紧密合作,释放了区域科技创新的活力,激发了科研人才的创新动力,培育了产教融合的良好生态。这也为地方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
常州市市长盛蕾表示,期望河海大学能够充分利用其学科建设与常州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统筹建设科研平台、深化科技创新转化、提升校地合作水平,全方位优化教育链、筑强人才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为常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人才、科技和文化支撑。(记者 金 凤)
本文地址:http://bestcordlessdrillspros.com/html/74e9199834.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